画家顾鞍钢

来源: 美术家书法家艺术网    时间: 2025-10-11    打印本文    字体大小:     阅读量: 303

阅读量: 303

      顾鞍钢:名安江,号叟石。1954年9月生,1974年5月下乡泰日新四十队插队落户。1977年3月76届上海师大艺术系,1980年1月美专毕业。同年2月分配泰日中学参加教育工作,至1993年7月调入奉贤县少宫年,校外书画教育工作,中学高级教师。奉贤县1985年6至9四届政协委员,2014年12月奉贤区政协之友社社员书画摄影组副组长。1999年被编入《科学中国人中国专家人才库》一书。上海市美术教育专业委会会员,上海市刘海粟艺术教育学会会员,上海市奉贤美术家协会会员,上海市奉贤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,上海市奉贤区金汇镇书画协会主席,上海市属农场知青书画联谊会,上海知青书画院会员。

中国美术家书法家艺术网编号:271

水墨纵横间:解码国画山水创作的美学密码

      在宣纸与松烟墨交织的世界里,国画创作恰似一场与天地对话的艺术修行。我将多年研习心得凝练成三大核心要义,愿与同好共探水墨丹青的深邃意境。

一、万物共生的和谐之美

      一幅上乘的山水画作,绝非单一元素的堆砌,而是自然万象的诗意交响。亭台楼阁与峰峦溪涧需遵循「虚实相生,疏密有致」的法则,通过巧妙的组合与叠加,让山石的雄浑与云雾的缥缈相得益彰。临习古画时,需像研读典籍般逐寸推敲,领悟每处皴法、每片留白背后的匠心,方能将古人笔意化作己用。


二、墨韵万千的神奇世界


      「墨分五色」的精妙,在于笔尖流转间演绎出的浓淡枯润。取笔时将笔毫三等分,以笔肚为墨色基底,笔尖蘸取浓墨,通过轻压笔锋实现墨色的自然过渡。这恰似一场指尖上的魔法:清水笔刮去多余水分后轻触墨锭,既要避免墨色过重失去层次,又要防止过淡流于单薄。唯有反复实践,方能掌握「枯润相生,浓淡相宜」的调和之道,让每根线条都饱含生命力。



三、匠心独运的构图智慧

      构图如造园,需深谙「开合之道」与「虚实之妙」。经典的「品字形三叠法」恰似搭建水墨舞台的黄金框架,通过山石的错落形成「开」的空间张力,又以云雾、溪流实现「合」的气韵贯通。留白之处暗藏玄机——蜿蜒的水流似S形舞动,峭壁的走势若Z形延伸,这些无形的韵律构成画面的呼吸节奏。更需领悟矛盾统一的哲学智慧:近景的重墨与远景的淡彩形成视觉对话,密集的苔点与大面积留白达成疏密平衡,让二维宣纸承载三维的空间诗意。

      水墨的魅力,既在技法的千锤百炼,更在心境的沉淀升华。当蘸满墨汁的笔尖触碰宣纸的瞬间,我们不仅在勾勒山水轮廓,更是在书写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。愿每位习画者都能在这方天地中,找到属于自己的笔墨语言。







分享到:

上海艺术家百度统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