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古书画精品:她以优美之姿行走 宛若夜色

来源: 搜狐    时间: 2018-01-18    打印本文    字体大小:     阅读量: 2927

阅读量: 2927

东晋  王羲之《大道帖》

  此帖在右军草书中最为突出,后人称它为“一笔书”,最后一“耶”字以末笔竖画一贯直下,控制尺幅的空白。强作一笔书的人,往往有做作之嫌,而王羲之此书则如天际行云,宛若游龙,弥足珍贵清人孙承泽以为是米芾所临。。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。

释文:大道久不下,与先未然耶。

东晋  王献之《余杭帖》拓本

   释文:献之白:思恋,触事弥至。献之既欲过余杭,州将若比还京,必视之。来月十左右,便当发。奉见无复日,比告何喻?愿复尽珍重理。献之白。

唐  戴嵩《斗牛图》

       双牛用水墨绘出,以浓墨绘蹄、角,点眼目、棕毛,传神生动地绘出斗牛的肌肉张力、逃者喘息逃避的憨态、击者蛮不可挡的气势。牛之野性和凶顽,尽显笔端。

宋徽宗赵佶《梅花绣眼图》

      图中梅枝瘦劲,枝上疏花秀蕊,一只绣眼俏立枝头,鸣叫顾盼,与清丽的梅花相映成趣。此图虽景物不多,却颇优美动人。所绘梅花为宫梅,此种梅的画法精细纤巧,敷色厚重,自有一种富贵气息,这样的风格趣味为宫廷所好尚,显然代表了皇家的审美意味。

宋  马远《山径春行》

      马远(约1140-约1225年后),南宋绘画大师,字遥父,号钦山,祖籍河中(今山西永济),生长在钱塘(今浙江杭州)。出身绘画世家,南宋光宗、宁宗两朝画院待诏。擅画山水、人物、花鸟,山水取法李唐,笔力劲利阔略,皴法硬朗,树叶常用夹叶,树干浓重,多横斜之态。楼阁界画精工,且加衬染。喜作边角小景,世称“马一角”。人物勾描自然,花鸟常以山水为景,情意相交,生趣盎然。与李唐、刘松年、夏圭并称“南宋四家”。存世作品有《踏歌图》《水图》《梅石溪凫图》《西园雅集图》等。

南宋  佚名《霜桕山鸟图》

      宋代是花鸟画的成熟和鼎盛时期,在应物象形、意境营造、笔墨技巧等方面都臻于完美。此图三只文鸟姿态各异,树枝一笔画出,用赭色构描叶脉与细枝。树叶、小果采用没骨画法。文鸟以中锋细笔丝出羽毛,用白粉、赭石、浓淡墨轻染,真实细腻,高度写实。构图疏朗,动静结合。

宋  米芾《清和帖》

      《清和帖》是米芾的精品之一,写的潇洒超逸,不激不励,用笔比较含蓄,与其它帖比较,温和了许多,但笔划的轻重时有对比,字的造型欹侧变化,又使此帖平添了几分俊迈之气。

释文:芾启。久违。倾仰。夏序清和。起居何如。衰年趋(趋)召。不得久留。伏惟珍爱。米—斛。将微意。轻尠(鲜)悚仄。馀惟加爱加爱。芾顿首。窦先生侍右。

宋  马远《梅石溪凫图》

      峭壁之上,两株梅树一上一下,红白相映,错落而开。红梅枝干虬曲,取苍龙探海之势,这是马远画树的典型画法,人称“拖枝马远”。下方的野鸭既起到了平衡画面的作用,又是全图的点睛之笔,一幅“春江水暖鸭先知”的景象,无限生趣,跃然绢素。台北故宫博物院藏。

宋  刘松年《天女献花图》

      此图中天女手捧花蓝,边舞边散,对面菩萨神情安逸,微笑观看,周围几位罗汉则已被天女的舞姿所吸引,面露欣赏之色。刘松年,“南宋四大家”之一,师承李唐,画风笔精墨妙,清丽严谨,设色典雅,界画工致。所画人物神态生动,衣褶清劲,精妙入微。

元  赵孟頫《松荫会琴图》

      此图风格承北宋青绿山水画风。石边水畔,古松虬曲偃蹇。高士抚琴动操,知音端坐聆听,悠然神会。侍童侧立,神态专注。远山坡势平缓,渐入烟霭。图以青绿设色,坡脚敷以赭石。

元  周朗《杜秋娘图》

      此图以唐代杜牧所作《杜秋娘诗》为题,图中杜秋娘唐装高髻长裙,手执排箫独立凝思,其面容丰满端庄,衣带飘拂,婀娜多姿。画家用浓墨重染发髻,衬托出白晰的面容。衣纹用笔细劲颇有唐人遗韵,也较好地表现了这位歌舞伎的丰姿与惆怅。

明  宣宗《武侯高卧图》

      明宣宗朱瞻基三十岁作此画赐给老臣陈暄,反映了明代前期,皇室对贤才的渴求心情。

文征明《横塘图》

      文征明作品粗笔有沈周温厚淳朴之风,又有细腻工整之趣;细笔取法于王蒙,取其苍润浑厚的构调,又有高雅的风采。长于用细笔创造出幽雅间静的意境,也能用潇洒、酣畅的笔墨表现宽阔的气势。此作为其所作小幅画之一,萧疏简练,格调高雅,淡逸文静。

清  八大山人《牡丹》

      本幅选自《写生册》,应是其三十四岁盛年之作。水墨画写意牡丹黑花白叶,构图上重下轻,甚显奇特。墨染花瓣内深外浅,层次变化丰富;线钩叶片运笔如飞,速度迅捷,全画正好与当时流行钩花点叶法相反。这种奇特的表现手法正反映了朱耷特立独行的个性。台北故宫藏。

清  八大山人《水木清华图》

      画之左侧伸出几片荷叶,大笔重捺,或泼墨大写,荷茎圆转苍劲,曲折舒张,荷花轻柔婉转,与之相对写一倒悬危石,只略加勾皴,石顶一丛芙蓉,墨韵盎然。荷石在上相接,下方留白,中似无物却有空潆幽远之意。整幅画墨气纵横,用笔似游龙盘旋,充分体现了八大山人的绘画特点。

清  郑燮《竹石幽兰图》

      郑板桥此图画兰竹与石,用笔遒健圆劲,极疏爽飞动之致。石用中锋勾勒,笔致瘦硬秀拔,皴擦较少,而神韵具足,竹用浓笔,石用淡墨,浓淡相映,妙趣横生。总观全图,气势俊迈,风神萧散,傲然挺立。

清  恽寿平《牡丹》

      恽氏曾谓画花卉欲极生动之致,需各尽姿态变化,并要让观者似觉画上有花香拂面而来。全作以没骨设色为之,摒弃墨笔钩勒,直接用彩叠色渍染,再加钩画筋络轮廓,用色鲜明纯淨,风格独创。

清  恽寿平《秋海棠》

      全画以没骨画法写出,质感丰富。枯叶以朱色钩勒筋脉,生叶却以墨绿描出。海棠果以色彩染,饱满灵动,一反院体花鸟画拘谨、板的缺点,充分体现了“常州派”明面润的特点。

清  蒋廷锡《杜鹃》

      本幅黑底彩绘杜鹃花,红绿交映,对幅金书,显得富贵喜气。虽然用色鲜艳饱和,但因衬以少见的深色背景,反而使画面沉静平稳,益发显得花色照人眼明。花瓣筋络与叶脉勾画仔细,花朵从瓣缘至花心用色渐深以营造立体感,可见画家对自然的入微观察。台北故宫藏。

清  颜岳《牡丹》

      此幅写折枝牡丹,一支盛开艳放,一支初吐芳华,清姿艳态,娇美动人。花朵以淡墨勾描,以丹、铅二色晕染,写实生动。辅以深浅绿叶,以浓墨勾筋,线条圆润饱满,叶片清秀洒脱,疏密有致,为其花卉写生佳品之作。

清  虚谷《菊花图》

      此画中斜写黄白菊花于矮篱前绽放争秋。笔墨出神入化,侧峰逆运,淡彩焦墨,笔笔送到。黄菊枝叶以水墨晕写,而白菊却以青叶相衬,杆加赭色。两菊虽枝叶交杂,却密而不乱,层次分明。干笔疾劲,勾出矮篱,白花矮丛使画面稳定平衡。背景虽无它物,却充满空寥寂静之意。

清  郎世宁《罌粟》

      以灵活的线条,表现花瓣茎叶的柔软质感,与受到微风吹拂翻转的立体态势,并以色彩深浅变化,暗示日照花开的光泽与奕奕生机。花苞饱满的量感与纤毫备至的叶瓣脉络,均展现了浓厚西洋光影透视技法的写实功力。

清  郎世宁《高宗像》

      乾隆帝即清高宗纯皇帝,姓爱新觉罗,讳弘历,是雍正帝第四子。其头戴冬吉服冠,红缨顶,海龙皮帽,冠顶衔大珍珠一颗;身着明黄色龙袍,领袖边供为石青缎绣五彩云金龙,加海龙皮领,画面上乾隆面目清秀,神采奕奕,风华正茂。从绘画技巧及设色风格着眼出自宫廷画师郎世宁之手笔。

清  弘仁《梅花图》

      此幅墨梅图虽简率,但见功力,有代表性。为清顺治十四年(丁酉),即1657年春做,时年48岁。此画给人以清新的感受。弘仁最爱画松树、梅花。他曾自号“梅花古衲”,并遗命友人于其墓侧多种梅。

      弘仁一生钟情松梅。其松,落笔凝重,气势磅礴;画梅,枝如屈铁,暗香流动。松与梅冲寒傲雪,高标独立的精神正是弘仁人格的自我写照。

清  金廷标《罗汉图》

      画罗汉一尊,袒胸赤足,依山盘腿席地而坐。旁边一童子炷香。山上白云缭绕,隐露山岩树枝,气氛非凡。上中有清高宗弘历题四言诗一首。人物面部勾线填色,衣纹流畅,顿挫有法。


来源:搜狐


欢迎关注中国美术家书法家艺术网!





分享到:

上海艺术家百度统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