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国美术家书法家艺术网】快讯,墨界 / 李言水墨作品展

来源:     时间: 2018-07-27    打印本文    字体大小:     阅读量: 3009

阅读量: 3009

展览地址:上海市凯旋路613号,C2座

开幕时间:2018/08/04,17:00

展览时间:2018/08/04—2018/08/15

10:00—17:00,周一闭展

李言

1973年9月生

199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文学艺术系

中国民主同盟盟员

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

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

上海美术学院水墨缘艺术工作室成员

上海交通大学东方艺术交流中心画师

美博美术馆馆长

现生活、工作于上海


出版:

《水墨精神•当代中国画名家系列•李言》

(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)

《当代中国工笔山水》(河南美术出版社)

《当代青绿山水》(河南美术出版社)

《当代写意山水》(河南美术出版社)

《中国画考级》(上海书画出版社)


获奖:

2017年第九届上海美术大展暨第五届白玉兰佳作奖

2017 年全国中国画展会员资格奖(最高奖)

大痴情缘——纪念黄公望中国山水画展优秀作品奖(最高奖)

江南之春——上海市民美术大展一等奖

梦韵东方——第五届市民艺术大展三等奖


源于深厚文脉的书写精神

       李言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文学艺术系,是一位专业于中国山水的艺术家。这几年,李言的山水作品成为得奖的热门,从河南到上海,艺术家一路走来艰辛,但终于坚持下来了。都说海派艺术是海纳百川而成气象,李言,这位来自中原并且带着深厚文化基因的艺术家,终成海派一脉。这中间固然有交通大学的系统学习,也与海派大师的言传身教分不开。就这点而言,文化背景造就了大气的视觉,海派的影响让艺术家产生了大气、文静与端庄。

       “不用考虑这幅画想表达什么,艺术家到底要说明什么?就纯粹跟着自己的知识阅历、生活经验和内心感受,去看作品的笔墨、节奏、形式等,是否符合个人审美,直观感受是否符合内心,也能从作品中收获自己独到的感悟。”站在李言的作品前,出生于河南的艺术家这样阐述。也许是中原文化的影响,让有着北方汉子体魄的李言选择了低调地书写,在他的世界里,始终低调地把自己的一腔豪情倾注在水墨中,醉心于家乡山水的书写。李言说 :“山水画一方面是画家对大自然的欣赏、崇敬和敬畏 ;另一方面则是精神的寄托,画家可以借山水表达一些个人情愫,这也是为什么艺术家、画家对山水主题如此喜爱。”这似乎是李言绘画很重要的一部分,亦是其艺术线索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       2017 年 11 月 23 日,李言获得了第九届上海美术大展暨第五届白玉兰美术奖佳作奖。获得上海美术界最高奖项,对此李言仍谦逊道 :“感恩师友、感恩生活。侥幸获得本届白玉兰佳作奖,在个人绘画探索的关键时期给予了肯定。”

       追踪线性思维的审美终极

       曾有中国绘画大师这样说 :“中国画的传统是线条,中国画的未来也是线条”。创新者以一代人的努力,终于发现 “线条美学的东方艺术”,线条可以指事、象形、会意、形声、转注和借假等方式,线条它界墨绵白,道行于有无之间,穿越于时空前后,这一崭新的线性思维,直接问鼎了东方美学的审美终极。

       在上海西区的一个美术馆,李言拿出一叠山水习作,摊开后我们一起慢慢地阅读。四尺对开的画作,因为新裱,所以有一种极为熟悉的墨香。李言说这组取名为“后山”的水墨作品是他近期对中国水墨的思考,“后山”中既没有三山五岳的特征,也没有名山大川的特指,其间所描绘的是故乡之山,他乡之山,经典图式之山,所有这些杂糅在一起成为他个人的“后山”。有意思的是我在这组“后山”中读出了中国书法的语境,首先李言以线条构成的方式组织他的“后山”,线与线之间保持着节奏的律动,我们似乎能感受到艺术家在线条空间所构筑的运动轨迹,这种线与墨的运动,更让人联想起书法的特征。

        孙过庭《书谱》中说 :“一点为一字之规,一字乃终篇之准”,从书法之源解读李言山水,应该是个好方法。在“后山”系列中,我们最初见到的是笔墨纵横,笔墨在一张并不干燥的宣纸上恣意纵横。半湿的纸运笔需果断沉着,联系孙过庭的书论,在李言第一笔完成后,就为其第二笔定下了基调,随后就有了整个画面的气氛,这种气氛的形成与描绘关系不大,却与书法的运笔关系密切。以书写入画呈现的是东方美学精神,从中原开始,在海派绘画中占一席之地,这是我们对艺术家的期待。

—— 随心而书话“后山”

文 杨建勇

展品节选

《山水日记二》李言  33cm×33cm

《后山系列七》李言  180cm×97cm

《后山系列十三》李言  47cm×45cm

《山水日记五》李言  33cm×33cm


地址:上海市凯旋路613号,C2座








分享到:

上海艺术家百度统计